最近一個星期,多位香港名人相繼去世。影響最大的當然是「俠之大者」,武俠小説的大宗師金庸(原名查良鏞)。但同樣不可忽視的,還有七八十年代的電影大亨鄒文懷,還有「紅顏薄命」的女星藍潔瑛。金庸在文學界的成就不用多說,從流行度和深入人心上說,歷史上沒有一個中文作家能與之比肩。作爲報人的查良鏞,身兼社長、總編輯、主筆、專欄作家四職,一手創辦和打造了香港以前最具權威性的中文報紙《明報》,還有其姐妹刊物《明報月刊》和《明報周刊》等兼顧流行和品味的刊物。《明報》興起後,成爲香港報業的「黃埔軍校」,培養大批優秀的新聞人才。當時,香港新聞界欣欣向榮,《明報》則是那個時代的中堅。臺灣讀者未必這麽熟悉鄒文懷,但李小龍和成龍的大名無人不知,「嘉禾電影」的名頭恐怕也有印象。鄒文懷就是嘉禾電影的老闆,幾乎每部電影的字幕中都會在「製片人」一欄,出現他的名字。他一手發掘了李小龍、成龍、許冠文等人,又打造出了香港功夫片、警察片和「搞笑片」等香港原創的電影題材,帶來香港娛樂事業的黃金時代。現在香港流行韓國片,大陸劇,但在八九十年代,香港電影是響當當的名牌,韓國人對香港巨星都十分熟悉。鄒文懷就是當年最重要的推手之一。藍潔瑛雖然沒有這麽大的名氣和這麽重要的貢獻,但在號稱香港無綫第一「神劇」的《大時代》中,她擔任女主角「玲姐」的角色讓人印象深刻,在後來風靡中國大陸的《西遊記之月光寳盒》(又稱《大話西游》)中,她的「春三十娘」的角色同樣深入民心。她同樣是一個香港輝煌時代的見證。今年去世的香港文化名人還不止最近的三個。上月稍早去世的影星岳華,早就在60年代與臺灣女星鄭佩佩合作的《大醉俠》就嶄露頭角,八十年代初亞洲電視台的電視劇《大地恩情》堪稱香港歷史最佳鄉土劇,他就是主角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,號稱「光纖通訊之父」的高琨在9月去世。他是香港永久居民,是與香港關係最密切的諾貝爾獎獲得者。1949年舉家遷往香港,在香港讀中學。1970年起又在香港長期執教,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,在香港的科研教授一直工作到了2009年獲諾貝爾獎前後才退休。再早之前,是香港現代文學「意識流」的代表人物劉以鬯去世。他是香港文壇的嚴肅作家中的佼佼者。在金庸小說還被視為流行文化的時候,劉以鬯的《酒徒》、《對倒》、《打錯了》等小說已經登上大雅之堂,成為香港文學史上代表人物。前兩部還是王家衛電影《花樣年華》和《2046》的靈感來源。再早之前,則是香港「國寶級」學者饒宗頤逝世,他是舉世聞名的學術大師,研究涉及國學、古文字學、東方學、歷史學等多個的文化領域,其中尤其以其對敦煌文化的開創性研究最為人所知。他又是香港的藝術大家,書畫造詣極高。更早之前,還有「香港才女」之稱的專欄作家與電臺主持林燕妮去世。雖然她寫作以「豆腐塊」的短小散文爲主,談不上有什麽突出的文學藝術成就,,但她在香港獨具一格,是耳熟能詳的以「名人」身份聞名的人:她出名因爲 「她是名人」。她同樣象徵了八九十年代香港最輝煌時期那種「光怪陸離」的上流社會生活。可以說,今年(到目前)逝世的文化名人之多,地位之重要,超越了任何一年。無獨有偶,所有這些名人取得的重要成就,都在1997年回歸之前。他們集中象徵了香港在港英時期最後三十年的光輝歲月。這三十年的光輝歲月是無法複製的。第一,當時香港接納了大量高素質的新移民,他們是香港黃金時代賴以成功的基礎。以上所提及的七位人士,金庸、高錕、劉以鬯、饒宗頤、岳華都出身於大陸,在1949年前後才來港。當時香港兼容並蓄,友善對待各地移民,他們都沒有被歧視,才能在香港安身立命,做出一番成就。如果放在現在,他們都會被香港本土派視為「蝗蟲」,還有多大可能取得如此成功?第二,港英政權捍衛了思想自由。金庸等文化人取得的成就,和港英政府堅持的學術自由、新聞自由密不可分。無疑,英國在香港也有政治部,在六七暴動等嚴峻時刻也有過鎮壓。但在大部分時候,港英都支持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。值得指出的是,金庸、饒宗頤、岳華等人都有濃厚的「大中華」思想,在七十年代構建「香港人」認同的時候,同時也是「香港的中國人」的構建過程,但港英政府並不因此而限制他們的活動。但現在香港越來越限制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,不斷為思想化紅線。第三,中西合璧促進文化發展。香港的傳統是「不中不西」,中西合璧。很多文化人同時得到中西文化的培育,產生了自身獨特的文化。比如金庸,雖然小說中的思想、細節、語言都含有濃厚的「中國風」,但小說的技法都來自西方,西方文學的結構和鋪陳,西方大段的心理描寫,人物的塑造方法都來源於西方。這就是為何他的作品被稱為「新派」武俠小說之故。劉以鬯的意識流更本來就是西方的產物。饒宗頤之所以成為大宗師,正是因為他學貫中西,才能解透中西交匯的敦煌學。反觀現在的香港,已經日益「中國化」,從競爭國際大都市,「紐倫港」,「星港雙城記」,漸漸把目光放在「大灣區」。中西交匯的魅力不再。雖然香港在1997年已經回歸中國,但以往輝煌的記憶還留在香港人的腦海。但任何輝煌總有告別的一天。正如達明一派歌詞所言,「恐怕這個璀璨都市光輝到此」。2018年,香港黃金時代的標誌性人物相繼離去,讓人真正感覺到,香港最星光燦爛的時代已經真正逝去。我們今天不得不真正地對港英時代說再見了。更多論壇文章 沒老共,民進黨就不會選舉?! 失去自己名字 她丟出媳婦辭職信找到新人生 死了又一隻的長頸鹿之後,動物也該有「轉型正義」 鐘擺效應? 中間選民決定美國期中選舉 韓國瑜的非戰之罪______________【Yahoo論壇】係網友、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,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,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>>> 投稿去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jkduodu256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